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年7月4日 浏览:360次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起决策模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高校大学生数据管理平台得以构建,能够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为高效的、安全的、全面的决策支持,使得各项工作决策更具科学性。可以说,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将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步入新的阶段,对实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管理;实践
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一些新校区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教学资源、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亟待改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传统的工作方式、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实际状况。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面临的挑战,纷纷尝试构建创新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这一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被应用进来,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选择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实例分析对象,阐述当前高校大数据管理方面的现实状况,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深入的分析,提出高校大数据学生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的概念
大学生从踏入校园到进入社会,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各项信息都会被纳入到高校信息管理体系之中,所以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留存了大量信息记录,具体包括入学记录、学生管理、毕业设计、设备使用、考勤、考试成绩、就业等多方面。这些数据能够简化学生管理工作,帮助一些相关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促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借助传统手段收集各种信息,导致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统计,并且存在缺失与错误的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管理人员能够深入挖掘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借助综合性分析,探究学生各中行为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决策与管理决策。对于高校而言,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尽管现阶段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很多高校在管理中都融合了大數据技术,然而由于学生数量太大、数据技术及治理方面的问题,提高高校大数据的利用率成为学生管理的难点。当前该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一)未形成健全的大数据管理体系
在高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信息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数据更新的速度较以往更快。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置大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并且管理模式更新缓慢,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均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太过于分散,造成信息更新过程中重复性劳动量增大,导致学生信息出错率极高,数据准确性及完整性都受到影响。
(二)资源共享困难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各个部门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各个部门开发或购买基于不同技术基础的业务管理系统。这种情况导致部门间的系统难以有效对接,数据通用性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利用率极低。此外,在数据交换的过程中,由于无法有效把控数据质量,时常出现数据维护不到位、丢失等问题,致使数据质量差,价值大打折扣。
(三)受传统思维影响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借助样本数据分析及调查问卷,这种方法受相应技术的限制,导致解决问题时过于局限性。随着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收集及处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时,可以运用传统的样本分析法,但是这种方法并非是数据分析的主流方式。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在大数据利用方面非常薄弱,大数据尚未充分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大数据利用观念落后、缺乏信息素养、信息数据治理结构不科学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社会文明是基于数据文明而构建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大数据平台应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将高校所有部门的信息数据均收集进来,依照高效、安全与规范原则将所有数据整合到共享平台中。在该平台的作用下,各个部门的数据能够有效集成与共享,并且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部门间的权责更加分明。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简化工作程序,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最终实现大学生管理的现代化。
高校在着手相关方面工作时,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师生及教学工作服务。当前,高校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实践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基于此,下文笔者就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状况进行介绍,并且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一)建立决策模型
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目标:一是科学地运用好各种数据,满足学生管理部门的需要;二是以广大师生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校制定决策的科学依据。总而言之,大学生管理大数据平台应该具备多元化、智能化功能,使得各方主体都能够从中受益,保证各方主体的满足得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构建起金字塔形状的模型,在分层原则之下,设定出各种科学性的指标,构建起整体性的关键业务指标体系,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支撑。
(二)建立大数据标准
为了实现各项信息数据的高度集成及共享,结合教育部门颁布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的要求,从高校现实状况人手,构建大学生技术信息编码、数据子集等规范,保证大学生的编码能够统一化;对各部门的编码进行科学编制,保证各部门的编码能够唯一化;编制好各个业务部门的编码,实现业务编码的统一化,促使各项业务数据更加准确;做好编码的输入、查询、删除、更新等管理工作。目前,高校网络校园卡等在数据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从学校现实状况及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可以将学生电子行为数据纳入到平台中,例如设备使用记录、校园卡、网络认证等方面。
上一篇:自主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8-07-03)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分析 (2018-07-04)